曹操身边的大将典韦也因为保护曹操,死在宛城之战中,曹丕作为曹操的次子却在危急关头第一个逃跑。
这一事让曹操对曹丕的印象大打折扣,怀疑曹丕是故意让曹昂死去以便自己继承大业,甚至怒骂曹丕说:“此我之不幸,而汝曹之幸也!”
很多人都说两人之间的恩怨还与一个女人有关,这个女人就是甄宓。甄宓是袁绍的外甥女,也是邺城有名的美人,曹操攻破邺城后便想要得到甄宓,但是曹丕却抢先一步将其纳入自己的房中。
曹操知道后非常懊恼,对曹丕的行为很不满意,后来孔融还写信讽刺此事说:“武王伐纣,把妲己赏赐给周公……”这让曹操非常尴尬,也让他对曹丕更加厌恶。
甄宓成为曹丕的妻子后,虽然经常去曹操那里尽孝,但是每次看到曹操都会让他想起曹丕的抢夺之事,心中不免有些不快。其实,对于两人之间的恩怨有一人说的很明白,这个人就是毒士贾诩。
曹操与曹丕的矛盾根源
贾诩是东汉末年的杰出谋士,曾经辅佐过张绣、李傕和郭汜等人,最终归附曹操成为曹魏的重要谋臣之一。他对曹操与曹丕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了解,曾经用一句话道破之间的缘由。
他说:“操之所以不喜丕者,以丕似操也;操之所以喜植者,以植不似操也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,曹操之所以不喜欢曹丕是因为儿子和父亲很像,他们都有着极大的政治野心,都有着阴险狡诈的性格,都有着敢作敢为的行事。
曹操之所以喜欢曹植,是因为曹植和曹操不像,有着温文尔雅的气质、遵守礼法的习惯。由此可见,贾诩的这句话揭示曹操与曹丕之间的矛盾的根源。
曹操是一个枭雄,有着雄才大略不拘小节的性格,直白一点来说就是“不要脸皮”。可是,他却在军事上打败各路诸侯统一北方,与南方的孙刘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,仅仅这一个功业就足以流传千古。
曹丕是曹操的次子,与曹操的军事成就相比就显得有些逊色,但曹丕的性格却仿佛是第二个曹操。
他阴险狡诈、善于伪装,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实际上却心机深重,为了夺取皇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,甚至对自己的父亲也有所图谋。
事实也的确如此,曹丕的能力也不如曹操,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创新,曹魏建立后只是沿袭曹操的制度。在军事上虽然曾经率军攻打东吴,结果遭到大败,还被孙权称为“老儿”。
为何要立曹丕为继承人
如上述所言,曹丕虽然不如父亲的实力厉害,可他却是一个有着极大政治野心的人,一直想要成为曹操的继承人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手段。
曹丕也曾想过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就夺取权力,但曹操的威望和控制使得他不敢这么做,既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那只能暗中斗争,不断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。
公元220年曹操病重,知道自己的寿命不多,开始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。
曹操对曹丕非常不满,觉得他不配继承他的大业,还曾经对贾诩说过:“吾欲立植,而恐丕不服;欲立丕,而恐植不安。吾子皆非吾之才也!”
然而,曹操最终选择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,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曹丕,而是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。按照当时的礼制,长子曹昂死后曹丕是最有资格继承曹操的人。也是曹操的嫡长子。
曾经对于曹操的询问,贾诩也并没有说太多,仅仅只说了一句话:“思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,藏进的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,以至于一生的基业毁于一旦。
曹丕是曹操的正妻所生的长子,按照当时的风俗是最有权利继承曹操的人,哪怕曹操再怎么喜欢曹植也不能选择他,因为这样做必然会导致曹魏分裂,甚至于最后灭亡。
由此古那只,曹操选择曹丕是出于无奈和顺应,而不是出于喜爱和信任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曹丕继承父亲的基业后篡汉自立,这才有了曹魏一朝。
对于此事,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