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没有活埋自己的母亲。野史传说中,有很多韩信葬母的故事,有说是韩信得到风水先生的指点,有说是韩信偷听了风水先生的谈话,还有说韩信听说那块地方如果作了阴宅,子孙要大富大贵,封侯拜相,就设计活埋了母亲。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正文中,没有一字提到韩信的家人和他的母亲,只是在结尾处的“太史公曰”中记下了几句:“吾如淮阴,淮阴人为余言,韩信虽为布衣时,其志与众异。其母死,贫无以葬,然乃行营高敞地,令其旁可置万家。余视其母冢,良然。”
意思是韩信虽然穷,但是母亲死了,还是把她安葬在高敞的地方,周围可以安置万户人家。可以看出,韩信的母亲绝不是被他活埋死的。
那些活埋的传说虽说都并不可信,但说明淮阴一带对风水很讲究。我国汉族安葬已故的亲人是很讲究的,认为父母的坟地要选在风水好的地方,以利于保佑后世子孙的发达兴旺。
韩信之所以为母亲精心选择“其旁可置万家”的墓地,就是希望将来自己能有出息,将来要当万户侯。他把母亲安葬在高敞之地,相信能带给他福荫,这无疑对他是一种心理暗示。这种暗示对他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走向是有一定影响的。
韩信活埋母的故事,是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,不可以当真。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到《资治通鉴》都没有关于韩信活埋母的记载,甚至连韩信父母的名字都无从考证。
从韩信的军事才能来看,少年时期的韩信是读过书、习过武的,说明其家境尚好。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,父母具亡,家境一落千丈,以致使韩信变成了东逰西荡、居无定所、吃饭都成问题的无业青年。尽管如此,韩信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。韩信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甘受胯下之辱;为了添饱肚子甘受村长妇人的白眼和漂母的训诫。韩信的隐忍最终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军事家,为汉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这才是真实的韩信,这样的韩信是不会活埋自己的母亲的。
那么,民间为什么会有韩信活埋母的传说呢?我们的先人总认为:不平凡的人,一定会有不平凡的身世和径历。如:玄鸟生商(契)、刘母与龙交合而生刘邦、孔子父母野合而生孔子,等等。不平凡的韩信,也应当有相应的不平凡的故事才行,于是人们就演义出了韩信活埋母的传说。一者说明韩信那么大的本事,却只能为将为帅,原因是父亲的尸骨未能放到供桌上;二者说明韩信富贵不能终其一生,原因是活埋了母亲。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心里要求,人们心里就有了一个形象圆满韩信,就有了一个可以解释的韩信。
总之,不可把韩信活埋母的传说当作历史真实来探究,这个传说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。